top of page

|

|

|

|

|

|

Ballet music 舞劇音樂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是音樂史上第一次由偉大作曲家創作的芭蕾音樂!在他之前,創作芭蕾音樂的作曲家,多半是隸屬於芭蕾劇院、靠編曲為生的作曲家,這是芭蕾劇院中,編舞家的地位和視覺、舞蹈的呈現,被視為比音樂重要。但是柴可夫斯機扭轉了芭蕾舞劇中,音樂所佔的比重增加,動用大編制的管弦樂團,將芭蕾音樂灌入交響化的樂唸和氣勢。正式因為他的用心,讓 《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三齣他創作的芭蕾舞劇,成為歷久不衰的傑作。

 

這三齣芭蕾舞劇是柴可夫斯基與法國編舞家佩弟帕合作的,選擇三個神話或童話的題材,則是柴可夫斯基潛意識裡對兒童的喜愛,進一步投射在劇本的選擇中。從柴可夫斯基之後,創作大型芭蕾音樂也成為俄國作曲家的傳統,包括卡巴列夫斯基、葛里葉、普羅高菲夫和謝赫林等人,都寫出了音樂史上評價極高的芭蕾舞劇。

Swan Lake 天鵝湖

Orchestra of the Mariinsky Theatre

The Sleeping Beauty 睡美人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The Nutcracker 胡桃夾子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Onegin 奧尼金

Staatsorchester Stuttgart

Léon Minkus 萊昂·明庫斯

捷克血統的奧地利作曲家。早年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並創作了一些圓舞曲。1846年赴巴黎,開始從事芭蕾音樂創作,1853年到俄羅斯,他在俄羅斯工作30多年,與佩蒂帕合作創作了許多著名的芭蕾舞劇。1891年退休後回到維也納居住直到去世。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芭蕾音樂作曲家之一,作品旋律優美迷人,情感豐富,富於異國情調,在當時影響很大。代表作品包括《堂吉訶德》等。

La Bayadère 舞姬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Don Quixote 唐吉訶德

Sofia National Opera Orchestra

Paquita/La Bayadere (Highlight)

栢吉蒂/舞姬選段

Sofia National Opera Orchestra

Alexander Glazunov 亞歷山大·格拉祖諾夫

1906年至1917年間擔任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院長,後參與重組彼得格勒音樂學院和後來的列寧格勒音樂學院並繼續擔任院長直至1930年。格拉祖諾夫擔任院長期間最著名的學生是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1928年,格拉祖諾夫離開蘇聯,前往歐洲和美國遊歷,最後定居在巴黎。

 

格拉祖諾夫成名頗早,其初期作品接近強力集團風格,後力圖在作品中將強力集團與柴可夫斯基的風格融合,並大量運用對位法。格拉祖諾夫的音樂配器色彩豐富,旋律優美,寫作技巧精湛。格拉祖諾夫從本質上說是一位器樂作曲家,尤以其管弦樂,芭蕾音樂和室內樂著稱。他還是罕見的寫作管風琴作品的俄羅斯作曲家。

Raymonda 雷蒙達

Orchestra of the USSR State Academic Bolshoi Theatre

The Seasons, Scènes de Ballet

Minnesota Orchestra

Sergei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

出生於烏克蘭的作曲家普羅高菲夫,同時也是位鋼琴家。從小他便受到他母親的影響開始學鋼琴,五歲半就會作曲。曾拜葛黎爾(Reinhold Gliere)與林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Korsakov)為師,他大膽的音樂作風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因為國內的革命,因此他多在歐洲、美國各地演出、作曲,也為一些電影寫配樂。1938年他是它最後一年在蘇聯以外的地方,之後他便無法擺脫國家的控制,一直到他於1953年逝世於莫斯科。

 

他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在為「舞台」(Stage)寫音樂,因此他的音樂都非常具有戲劇性而且角色分明。當然他也寫下許多20世紀裡非常重要的交響曲、協奏曲及鋼琴奏鳴曲。著名的作品包括:古典交響曲、歌劇「三個橘子之戀」、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彼得與狼、第五號交響。

 

Cinderella 灰姑娘/仙履奇緣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Romeo and Juliet 羅密歐與茱麗葉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The Stone Flower 石花物語

BBC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he Prodigal Son 回頭的浪子

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

Léo Delibes 萊奧·德利伯

德利伯出生於聖日爾曼迪瓦爾(即今日薩爾特省拉夫賴士),父親是一個郵差,在他年幼時已過身;母親則是業餘的音樂演奏家,而祖父亦曾當過歌劇歌手,因此德利伯自少便從家人中接觸音樂。1847年他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阿道夫·亞當學習作曲,當時也學習聲樂和鍵盤。畢業後先後在國家歌劇院(Théâtre Lyrique)、巴黎歌劇院(Paris Opéra)、聖皮埃爾德夏尤教堂(Saint-Pierre-de-Chaillot)等擔任合唱指揮、伴奏或風琴演奏手。1871年與萊昂蒂內(Léontine Estelle Denain)結婚。

 

德利伯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和舞台劇有關,他先後共完成了超過20齣的歌劇和輕歌劇和三齣芭蕾舞劇,他亦有創作藝術歌曲等作品,但室樂、管絃樂作品則近乎欠奉。當中以芭蕾舞劇《歌碧莉亞》和《希爾微亞》,歌劇《拉克美》(Lakme)為他的代表作,其中的歌曲 Flower duet隨著20世紀後期英國航空的廣告歌而廣為人知 。

Coppélia 歌碧麗亞

Suisse Romande Orchestra 

Leo Delibes The 3 Ballets

"Coppelia", "Sylvia" & "La Source"

Adolphe Adam 阿道夫·亞當

亞當生於巴黎,他的父親路易·亞當也是作曲家。他從小喜好音樂,但對進行嚴肅的音樂學習沒有興趣,後來終於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師從著名作曲家布瓦爾迪厄。成年之後,他以作曲為生,並成為合唱指揮。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舞台作品,是浪漫主義早期的芭蕾音樂大師。

Giselle

London Festival Ballet Orchestra

Jules Massenet 朱爾·馬斯奈

法國作曲家朱爾·馬斯奈在1842年5月12日生於盧瓦爾省靠近聖艾蒂安的一個高級工程師家庭,小馬斯奈的音樂天賦在童年就已顯露,他隨繼母學習練琴,11歲時便被送進巴黎音樂學院。1863年畢業時,以一首大合唱獲得羅馬大獎,從而得以到義大利進修三年。1886年馬斯奈回巴黎後,便致力於探索自己的道路:他寫作歌劇和管弦樂組曲等,但多少能夠顯示他的個性的只是一些聲樂作品--這些作品帶有舒曼影響的明顯印跡,同時也隱約可見作者自己的抒情宣敘性的聲樂風格。馬斯奈致力於戲劇音樂的創作,代表作有《巴贊的唐愷撒》、《艾林尼》、神劇《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夏娃》等。70和80年代,馬斯奈達到了他的創作的最輝煌和最有成果的時期,寫出了包括長期流行不衰的《曼儂》(1884年)和《維特》(1886年)在內的幾十部歌劇。

Manon

Orchestra of the Royal Opera House

Felix Mendelssohn 費利斯·孟德爾遜

孟德爾遜的祖父是德國猶太哲學家摩西·孟德爾遜,其父是銀行家,其母是鋼琴家。由於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中,孟德爾遜自幼便得以學習音樂,且自幼即顯露出奇其不凡的音樂才華,在9歲時第一次公開演出,11歲時進入柏林聲樂學院並且開始作曲,17歲時完成了為人所熟知的《〈仲夏夜之夢〉序曲》("Overture to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以上只介紹一部份舞劇CD,如要查詢其他舞劇音樂資料,可致電郵給我們查詢。

 

* All content and pictures are used for proposed only, not for commerce. *

* 以上資料只作參考之用,並無商業用途。 *

bottom of page